四川大学深入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创新课程思政方法路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研究生院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促进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设立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充分发挥课堂协同育人、同向同行的主渠道作用,支持优秀的教师及教学团队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在学术研究、科研训练中进一步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培养研究生树立科研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

  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中,我校涌现出众多高水平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文学与新闻学院杰出教授曹顺庆老师及其教学团队(胡易容、雷汉卿、王彤伟、唐小林、王一平、赵渭绒)所授研究生课程《中外语言文学与文化专题研究》(中华文化《十三经》)即为其中之一,该课程于2021年5月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该课程通过问题澄清式教育与情怀培养式教育的结合、学术实践与思政浸润的结合,以中华古典美德育当代文科人才,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和认可。为贯彻教学宗旨,课程围绕三个关键词及其代表的中华文化素养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这三个关键词依次是“自强不息”、“和谐”、“世界大同”。在《十三经》阅读中,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典来源——《礼记·礼运篇》所言“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曹顺庆教授强调,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同时也应该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肯定的东西。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该课程采用“四步走”战略:第一步,追溯当代思政价值的经典之源,在传统原典中寻找当代核心价值的根源所在,如在《礼记》中感受“礼”文化的最初记载,从而形成对思政价值知识性的理解。第二步,把握古代传统价值观的当代闸释,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古代典籍中的传统价值观,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批评性吸收、有选择的借鉴,筛选出最适合当下社会发展、最符合当代思政核心价值的观念予以吸纳与弘扬。第三步,在中西比较中正确看待中国价值观,在贯通中西的宽阔视野下,教会学生以独立的、辩证地态度审视当前社会上的各类价值观念。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访古探今中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树立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研究生院将与各二级培养单位密切联系,共同努力,继续做好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思政优势,积极挖掘各专业相关资源,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不断创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教育方式,让研究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四川大学2021年度研究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提升培训班开班

下一篇:四川大学MBA联合会第二十一届主席团换届交接仪式顺利举行

在职研究生

常见问题

更多
全国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400-188-0979

快捷报名

更多
错误提示在这
错误提示在这
错误提示在这
提交信息
提交成功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