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概括: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70多年的历史。社科院在职研究生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培养目标:

  1、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秀,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之才。

  2、在国史研究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资料,了解从事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方针动态。

  4、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胜任较为艰苦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本专业研究对象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阶级性质和国家形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党派史、军事史、法制史等,其核心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与之相适应的国家权力、组织结构形式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其目的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建立、健全、发展域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并有助于循序渐进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本专业是历史与经济交叉的学科。课题包括建国以来经济指导思想的发展,重大经济决策、战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成就与效益评析,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当代经济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等。与经济专业的经济史研究相比,本专业比较注重政府主导行为,以分析领导者和重大决策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认识、作用和地位为主,为当前的经济决策和管理提供借鉴。同时,注重从国家的范围包括生产力状况、自然地理、疆域、灾害等范畴进行研究,也有别于中共党史中的经济决策史。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本专业是从文化的角度梳理和总结当代中国的历史脉络,研究对象为文化史、教育史、科技史、社会史和史学理论。具体研究课题包括从整体和全球的视野研究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建设规律、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功能与作用,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领域的重大政策、事件、人物,文化思想流派,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的变迁、观念的变化等。将借鉴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本专业的研究是从1949年建国前夕制订三大外交方针开始,涵盖50多年来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研究课题包括:新中国对外的大政方针和具体实践;外交战略的制订、贯彻与调整;与美国、苏联、欧洲、日本等大国的关系;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等。在具体研究上,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方法,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同时,要重视档案资料的整理和运用。学生应当熟悉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对国际关系史、外交史、政治学、档案学等科目也有一定的了解。

  课程设置:

  1、公共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学分

  ②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3学分

  (2)外国语 6学分

  2、专业基础课

  (1)史学理论与前沿(必修) 4学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 3学分

  3、专业课

  (1)建国以来文献选讲 3学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 4学分

  (3)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概论 3学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4学分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4学分

  (6)当代中国文化 4学分

  4、选修课 6学分

  5、社会实践(必修) 2学分

  论文要求:

  1、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是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论著。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包括:摘要(中、外文)、目录、引言(要有对本学科研究现状的综述或学术评估)、正文、(应有符合学术规范的征引标注)、结论、中、外文参考文献以及附录(包括图表)。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立论严谨、分析透彻、概念准确、结构合理、论据充足、详略得当、语意通达。

  2、选题及开题报告

  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熟悉本学科的学术研究现状和认真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论文题目。硕士论文一般应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学位论文选题须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论文确定之后,应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有导师和相关研究室人员参加。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应在第四学期内完成。

  3、论文写作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字数不得少于3万字。

  4、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应能全面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综合能力,要能做到史论结合,有一定的学术性。对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有一定的创见性,或者对学术界已有的结论提出补充性论证;或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认识;或者运用新的方法有所开拓、有所深化;或者依据新的材料、从新的角度有所发挥。

  5、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完成后,导师、指导小组、答辩委员会及系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认真组织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和学位评定工作,保证学位授予的质量。

  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在指导方式上采取个别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集体的优势。

  学生要致力通过导师的指导,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倡多思考。导师和学生多交流,并主要在交流中,传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倡"精""博"结合,既有广泛涉猎的兴趣,又有专心一点的意志。

  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3年。

  其他:

  1、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按照研究生院统一要求安排。

  2、在课程安排的同时穿插安排参加研究所、研究室举办的学术活动,适当承担一些相关课题的前期任务,增强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介绍

下一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

在职研究生

常见问题

更多
全国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400-188-0979

快捷报名

更多
错误提示在这
错误提示在这
错误提示在这
提交信息
提交成功显示

热门简章

更多